現代農業相對于傳統農業而言,是廣泛應用現代科學技術、現代工業提供的生產資料和科學管理方法進行的的社會化農業。在按農業生產力性質和水平劃分的農業發展史上,屬于農業的最新階段。


    現代農業是一整套建立在現代自然科學基礎上的農業科學技術的形成和推廣,使農業生產技術由經驗轉向科學,如在植物學、動物學、遺傳學、物理學、化學等科學發展的基礎上,育種、栽培、飼養、土壤改良、植保畜保等農業科學技術迅速提高和廣泛應用;現代機器體系形成,農業機器的的廣泛應用;農業生產的社會化程度有很大提高,如農業企業規模的擴大,農業生產的地區分工、企業分工日益發達,“小而全”的自給自足生產被高度專業化、商品化的生產所代替,農業生產過程同加工、銷售以及生產資料的制造和供應緊密結合,產生了農工商一體化;經濟數學方法、電子計算機等現代科學技術在現代農業企業管理和宏觀管理中運用越來越廣,管理方法顯著改進;電子、原子能、激光、遙感技術以及人造衛星等技術開始運用于農業;現代農業的產生和發展,大幅度地提高了農業勞動生產率、土地生產率和農產品商品率,使農業生產、農村面貌和農戶行為發生了重大變化。




    現代農業的劃分由于外延的不確定性,其劃分標準有所不同。通常劃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01綠色農業


    綠色農業是將農業與環境協調起來,促進可持續發展,增加農戶收入,保護環境,同時保證農產品安全性的農業。“綠色農業”是靈活利用生態環境的物質循環系統,實踐農藥安全管理技術、營養物綜合管理技術、生物學技術和輪耕技術等,從而保護農業環境的一種整體性概念。綠色農業大體上分為有機農業和低投入農業。


02休閑觀光農業


    休閑觀光農業是一種綜合性的休閑農業區。是一種以農業和農村為載體的新型生態旅游業。農民利用當地有利的自然條件開辟活動場所,提供設施,招攬游客,以增加收入。游客不僅可以觀光、采果、體驗農作、了解農民生活、享受鄉間情趣,還可以住宿、度假、游樂。是發揮農業與農村休閑旅游功能,提升旅游品質,提高農民收入,促進農村發展的一種新型農業。


03工廠化農業


    工廠化農業是設計農業的高級層次。綜合運用現代高科技、新設備和管理方法而發展起來的一種全面機械化、自動化技術(資金)高度密集型生產,能夠在人工創造的環境中進行全過程的連續作業,從而擺脫自然界的制約。


04特色農業


    特色農業就是將區域內獨特的農業資源(地理、氣候、資源、產業基礎)開發區域內特有的名優產品,轉化為特色商品的現代農業。特色農業的“特色”在于其產品能夠得到消費者的青睞和傾慕,在本地市場上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在外地市場上具有絕對優勢,在國際市場上具有相對優勢甚至絕對優勢。



05立體農業


    立體農業又稱層狀農業。著重于開發利用垂直空間資源的一種農業形式。立體農業的模式是以立體農業定義為出發點,合理利用自然資源、生物資源和人類生產技能,實現由物種、層次、能量循環、物質轉化和技術等要素組成的立體模式的優化。


06訂單農業


    訂單農業又稱合同農業、契約農業,是近年來出現的一種新型農業生產經營模式。所謂訂單農業,是指農戶根據其本身或其所在的鄉村組織同農產品的購買者之間所簽訂的訂單,組織安排農產品生產的一種農業產銷模式。訂單農業很好地適應了市場需要,避免了盲目生產。


07物理農業


    物理農業是物理技術和農業生產的有機結合,是利用具有生物效應的電、磁、聲、光、熱、核等物理因子操控動植物的生長發育及其生活環境,促使傳統農業逐步擺脫對化學肥料、化學農藥、抗生素等化學品的依賴以及自然環境的束縛,最終獲取高產、優質、無毒農產品的環境調控型農業。


08數字農業


    數字農業是指將遙感、地理信息系統、全球定位系統、計算機技術、通訊和網絡技術、自動化技術等高新技術與地理學、農學、生態學、植物生理學、土壤學等基礎學科有機地結合起來,實現在農業生產過程中對農作物、土壤從宏觀到微觀的實時監測,以實現對農作物生長、發育狀況、病蟲害、水肥狀況以及相應的環境進行定期信息獲取,生成動態空間信息系統,對農業生產中的現象、過程進行模擬,達到合理利用農業資源,降低生產成本,改善生態環境,提供農作物產品和質量的目的。 


來源:農業大數據資訊(藍田農發)

免責聲明:本公眾號轉載文章僅用于學習交流,并不用于商業用途。文中部分圖片來源網絡及設計圖片,所有轉載的圖片、音頻、視頻文件等知識版權歸該權利人所有,我方不對相關圖片內容享有任何權利。如不慎侵犯您的權益,請后臺聯絡,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